信息公开

时间:2022-10-28 22:21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重大战略的部署,落实《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总体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学院十四五发展期间,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引领,切实推进我院广泛、深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我院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和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以信息驱动,数据资产化,实现决策智慧;以业务驱动,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为目标,

二、“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院利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期为契机,同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并顺利完成一期项目,数字化校园已初具规模。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万兆主干交换网络的升级改造工作,新增网络节点600个,出口带宽由原先的200M提升到600M,同时具备电信、移动和教育网多个出口,校园无线网覆盖办公区,教学楼(30%)。

2.学院中心机房建设。十三五期间中心机房面积由20平方扩建到70平方,机柜数量由2个扩展到12个,服务器数量由5台扩展到20台,总存储容量由5T扩展到50T,配有民用空调2台,气体消防设备1套,环境监测系统1套。

3.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十三五期间学院建设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综合服务大厅,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底层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新建和升级了一大批基础综合业务系统,涵盖学工、人事、办公、资产、科研、迎新、评建等多个方面,初步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综合应用,新建系统基本实现与数据中心的对接,有效的解决了部分数据孤岛问题。

4.基础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基于虚拟服务平台,承担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门户网站及其他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虚拟化应用由十三五期间的30个增加到目前的70个;统一的数据备份系统,总备份容量达到30T,实现关键数据的定时备份服务,为各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虚拟主机等提供安全可靠的备份服务。

5.安全管理建设。十三五期间为提高学院网络安全等级,新建了漏洞扫描、入侵监测、网络杀毒、负载均衡、网络运行监测、WAF、网站防火墙、灾备系统等网络安全系统,同时对我院数字化校园系统和一卡通进行等级保护测评工作,以上工作大大提升了我院的网络安全水平。

6.自主研发。十三五期间信息中心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独立自主开发了自主招生管理系统,学院转专业管理系统等,每年为学院节省开支2万余元。

(二)十三五课程建设的差距与不足

1.资源应用平台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资源共享困难。统一的信息标准刚刚建设完毕,数据类型各异,系统接口繁多,信息资源零散。虽然目前将各个分散的资源库建立了统一的入口,但其内部机制还是完全独立,不能实现全校范围内交流和资源共享。

2.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认识尚待提升,缺乏长期、统一规划。数字化校园发展战略应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一致性欠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统筹性认识不充分,尚未构建覆盖全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环境,建立起真正实现高效集成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服务,满足全面的数字化校园服务需要,进而实现智慧校园。

3.数字化校园机制体制待进一步完善。虽然依托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促进校园数字化进程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细粒度和执行效力上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十四五”信息化建设机遇和挑战

(一)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在高职院校发展呼唤新技术支撑的态势下,我院对照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信息孤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开放共享资源需要进一步建设,人、财、物的数字化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对教学、科研的支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智慧校园建设,就是在计算资源整合、信息整合、应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流程与内容的整合。本着突破信息孤岛,提升数据质量,实时数据交互,挖掘数据价值的设计理念,为学院搭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各个离散业务系统之间的实时交互与共享。以我院多样的数据为源头,以安全、复杂、多变的同步策略,通过任务驱动与流程调度控制,可有效协调校园所有人员、资源调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水平和运作效率。通过应用和流程再造,实现全局范围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更新有效解决信息孤岛、开放资源不够丰富、校园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1.在国家级层面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和《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全国掀起了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热潮,形成了没有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共识,并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和思想保障。

2.在省级层面

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安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安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安徽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提出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制度和标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保障政策,以及健全职业院校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

3.在学院层面

我院自2004年创办以来,学院内涵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年,我院获准立项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学院成功对接两个专本联合培养专业,学院的新一轮建设和发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人、财、物的坚实基础。为了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根据《安徽省高职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皖教秘高[2020]42号)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诊改,以此为契机,加强信息技术的更新和智慧。

(二)十四五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人力资源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项目的规划、实施、应用和管理都需要有大量人力投入。就项目建设人员而言,当前我院能胜任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还相对缺乏;就管理人员而言,信息化应用和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项目应用的深度决定了项目的建设成效,这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就目前而言,教职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使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建设资金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2015年,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财教[2015]867号),为落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要求,但由于各地地方财政状况的差异,经费的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学院在前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院内资金的使用方面还需要作适当倾斜,以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四、“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立足长远,立足统筹,遵循依据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成熟可靠的原则,以满足教学作为首要需求,以服务教学和管理作为出发点,以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安全建设和人员培训统筹规划,分段实施及完善,一并考虑新校区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本科专业建设等现实问题,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和应用,加强网络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扩展与延伸,形成一个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开放式数字校园,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更有利于人才培养。

五、“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的规划设计,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放式共享型资源平台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管理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络的智能监控系统建设,以及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建设等五项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已经完成校园基础网络改造现,实现骨干和接入功能,网络扁平化管理万兆骨干网,千兆到桌面;形成双核心网络拓扑结构,解决核心层单点故障隐患;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实现关键设备的负载均衡;完成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在内的多线路接入,十四五期间将实现教育科研网提升到100M,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合并,完成校园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统一认证平台建设,并国家新基建战略下积极推进校园网5G建设。

(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平台建设、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以及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

1.用户管理平台建立一套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系统,学院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的电子身份。用户单点登录后,可使用自己的电子身份访问校园中有权访问的任何系统。

2.数据管理平台根据学院数据分布的实际情况,采用以集中存储为主的分布存储策略将主要数据归集到数据中心采用统一视图,实施统一管理,形成数据统一管理,减少数据冗余。

3.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根据学院的管理职能和业务逻辑,信息系统的内容主要有: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图书及数字资源集中管理系统、科研综合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组织人事综合管理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科研申报信息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等。通过构建协同办公平台,固化工作规则,梳理工作流程,实现环节之间零传递、事务处理零响应、实现远程和移动办公,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平台建设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

(三)开放式共享型资源平台建设

开放式共享型资源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智慧教室平台建设、建立远程教学双向直播系统、创设网络课件开发中心、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构筑数字文献保障。

1.建设智慧教室

建设具有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智能答疑系统、网上备课系统、网上讨论系统、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管理系统等功能的智慧教室平台。

2.建立远程教学双向直播系统

设立12间网上直播教室,校内外师生可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实时观看直播课堂授课,教师可与学生双向交流。同时可将教师的讲课情境直接制作成网络授课视频,实时上网共享。

 

3.创设网络课件开发中心

网络课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建设一间30座网络课件开发中心,配置网络课件制作工具并进行相关教育技术培训,为全院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发和制作环境。

4.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选择2-3个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组织相关系部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如:授课视频、试题库、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网上虚拟实验室以及教学专题网站等。教学资源及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外发布,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5.构筑数字文献保障

在建设期内,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积极购买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硕博论文、二次文献等专业数据库,加强与其他高校或科研机构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快速补充各类资源的可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标准和格式的规范与整合,对外提供统一界面的一站式检索和导航功能,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资源。

(四)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部署了众多软件系统,如数字化校园系统、邮件服务系统、在线培训考试系统、数据状态平台填报系统、电控系统、财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这些系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不同的应用和层次,既有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等常规管理型业务所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又有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同时还有一卡通消费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在系统运行中不断积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使这些数据变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所以要通过构建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1.开展大数据顶层设计

大数据将成为推进学院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开展大数据顶层设计,对大数据获取、收集、整理、利用进行全面规划,从应用需求出发,明确建设目的和路径,并以指导学院未来的大数据建设。

2.建立丰富的数据来源

用大数据方法全面分析现有教学和管理工作,新建或升级信息系统,对教学和管理实现全过程记录,建立丰富的数据收集渠道。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支持,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实现对各方面管理的强大支撑,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积累大量管理数据和行为数据。

3.综合应用大数据成果

推动学院全面创新通过对教学过程、学习行为、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教师需求量、专业师资质量、专业成熟度、行动轨迹等综合分析。通过对学生人数、宿舍分配、教室使用、能源消耗、网络消耗、食堂消费、图书馆利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各资源利用率指数,实现数据可视化,引导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管理的扁平化。通过对一卡通、图书借阅、专业分布、课程分布、成绩、学习行为等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具有某些特征的特殊群体及其独有的行为方式,并利用相关性数据进行挖掘,从中发现规律。通过对教学数据、教学效果、考勤记录、个人数据、管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科学的、真实客观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六、“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如期、按质、按量完成,需要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进度控制及经费安排等方面予以落实。

(一)组织与管理

校园网管理工作,由学院统一领导,其最终审定权由学院行使,以服务于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为中心,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学院在原有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根据新的人员分工,成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监督和协调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对项目规划、建设和使用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对系统运行的相关制度进行审定和发布。智慧校园系统的日常管理由院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包括学院网络信息员的管理,校园网信息审核、监督和管理,网络资源配置和公共信息维护,为校内各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等有关智慧校园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依据工作职能,学院各二级单位为学院智慧校园的二级归口管理部门,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相关信息系统的管理责任人,负责监控对应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保存系统运行的有关记录,收集反映用户意见和建议,改进系统功能,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网络信息中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系统运行相关制度的起草工作。

(二)队伍建设

为促进建、管、用的协调发展,发挥智慧校园的作用,挖掘应用深度,提升管理层次和水平,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终端用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靠引进,二靠培养,三靠合作。根据当前现状,建设期内,需引进计算机及网络专业人才1—2名;通过培养培训,促进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借助企业优势,开展合作和购买服务,互利共赢。终端用户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对象从信息化管理人员开始,分批分类,逐步实现全员覆盖。信息化培训坚持通识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现全员信息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经费保障

按照总体规划,年度实施的原则,逐年分解任务,申报预算,对重大及紧要项目给予经费倾斜,遵守预算执行规定,按照绩效考核目标要求,划拨、管理和使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