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时间:2022-10-28 22:21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提高三会三讲育人实效,扎实做好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助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和《安徽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相关精神,制定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安徽“三地一区”建设,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国家、省有关文化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为基本理论遵循,以满足师生高层次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设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为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二、“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情况

(一)“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成效

“十三五”期间,学院始终坚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生素质提升。

1.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

通过青年大学习网络主题团课、青马工程培训班、新传讲堂、“习研会”、校园劳动实践活动等方式,全覆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校园宣传效果进一步提升。

通过校园广播“青听”栏目、学院微信公众号、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等播出和推文3000余期,讲述党史、传递正能量。在相关部门协助下,承办安徽外事庆祝建党百年图片展。举办以本校毕业生、喀喇昆仑边防战士郑强龙为典型的“跨越千里 青春对话”戍边主题设计展,央视七套进行了现场报道。

3.校园文化载体进一步丰富。

积极引进校园院线、校园书屋,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力和育人效果,先后荣获全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表彰近10人次;参加全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省级银奖、铜奖10余人次;2021年有2人入选全国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占安徽省高职院校名额的一半,受到团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二)“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差距与不足

1.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需要加强。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在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上成果太少。

2. 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以学院精神、校训、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为文化内核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更加突出引领凝聚作用,丰富校园文化载体。

3.文明校园建设需要着力推进。

学院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加强对安徽省高校文明校园测评标准的指标体系的学习并进行任务分解,抓紧建设省级文明校园。要广泛动员全院师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建美丽校园的良好局面。

三、“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

1.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便利与机遇。新媒体丰富了大学文化的内容和载体,校园文化可以获得更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开放。

2.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机遇我院获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明确的标准,创建安徽省文明校园是大力发展我院校园文化的大好机遇。

3. 学院质量文化建设亟待提升。随着我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不断推进,学院质量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二)“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1. 办学条件不足的挑战。基本建设经费不足,校园面积严重不足,办学资源紧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办学条件与师生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整体环境有待提升。

2.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挑战。网络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平台不断丰富,给高校的宣传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占领了自媒体就是占领了青年学生的宣传思想高地。这也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开拓网络自媒体阵地。

3.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带来的挑战。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给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挑战,诸多线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线上活动缺少平台,线上活动多也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很难营造。

四、“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师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校园文化软实力得到不断提升。主动适应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要求,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史馆,校园文化形成特色和品牌,积极推进省级文明校园建设。力争通过全员创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师生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院环境更加优美、各项机制更加完善,努力打造一批校园文化亮点及品牌,涌现一批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一批文明创建优秀成果,基本形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学校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有23个品牌文化项目,在参与全省高校文化活动和服务地方建设过程中积聚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建设内容及举措

(一)突出强化精神文化建设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活动,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广泛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法治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强化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劳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先进文化特色文化教育,广泛开展向民族英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质,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

(二)着力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领导体制和运行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力发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学院党委以上率下,引领各级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两个确立深刻内涵。贯彻中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完善制度、执行到位,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提高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和实效,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办学治院能力,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确保党的各项教育方针落地见效。贯彻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逐步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促使领导班子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细则精神,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弘扬“三严三实”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形成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等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推进党务、政务规范公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三)建设职业教育质量文化

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从开展学院质量文化建设入手,通过构建符合学院定位和特色的质量文化育人体系,提升师生全员质量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凝练质量文化精神理念,塑造师生质量意识共同体;构建质量文化评价多元协作机制,增强师生质量行为获得感和满足感;创新质量文化宣传内容手段,满足师生质量文化滋养需求;完善质量文化制度建设,助力学校质量文化体系全面形成等方法,打造以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章制度及行为方式,形成对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标准和质量行为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以质量为标准,不断提升质量意识,不断完善现代大学质量文化体系。

(四)深入开展师风文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订加强教风建设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和考评办法,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师德师风考评工作贯穿于教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学院师德师风档案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作为教师年度及聘期考核、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晋级评优、学习进修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定期评选表彰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活动。

(五)深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对学院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精神内涵的归纳和提炼,充分展示学院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筑牢高水平文化自信阵地。组织广大师生深入讨论,形成比较成熟的契合学院发展、具备时代内涵、特色鲜明的学院精神。依托讲座讲堂、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活动挖掘学院文化资源,明确学院文化标识,营造彰显学院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组建文明创建团队、学生文化社团等建设主体助推文化发展,开展大学生入学校史教育,进一步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结合重要节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师生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一批承载学院优良传统和精神的文化品牌。结合特色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规划建设面向社会、校企合作成果展示厅,通过多功能智能展区,多维度展示学院形象的相关宣传片及相关教学成果视频等,设置画廊形式展示区,举办摄影展、实习实训展、师生成果展以及毕业设计展览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风格突出、文化浓厚的优秀校园文化成果。

(六)持续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对照文明校园建设标准要求,完善学院园区总体规划,校园总体布局要合理,各类设施要齐备,标识要醒目,组织师生参与校区楼宇、道路、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建设、命名和管理,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激发师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争做会交流讲尊重、会学习讲素质、会技能讲自立的新时代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倡导文明用餐、光盘行动,继续推动无烟校区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生活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健全传染病预防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创建节约型、生态型绿色学校,低碳节能教育有举措、有成效。建立完善学院平安创建工作机制,健全安全、稳定、保卫、保密等工作制度,建立重大改革举措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完善学院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及处置规程,落实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定期开展重点场所防火、防盗、防爆、防毒检查。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定期开展逃生等防灾演练活动。

(七)大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切实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日常管理,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严格学校图书馆、教室、报告厅、会议室以及其他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等使用管理,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校园安全稳定。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育人功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墙体等宣传阵地的建设管理。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提高舆情监控能力,动员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打造优秀网络文化品牌。整合学院优势资源,建设学院大学生融媒体中心,整合学院自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加强舆论监督和舆情监测,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事件、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强化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健全信息工作网络,严防敌对势力、非法宗教组织以及邪教组织对校园的渗透和破坏活动,确保校园政治稳定。全面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介普及安全知识,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六、保障措施及要求

一)体制机制保障

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成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相关组织。主要院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全院各系、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制定行动计划、明确岗位责任、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综合素质

(二)加大投入力度

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其它建设结合起来,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院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管理与监督,杜绝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文化建设质量和效益。

(三)完善激励机制

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党建、团建及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系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将组织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纳入部门和干部检查、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激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