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时间:2022-10-28 22:2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学院师资队伍“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着力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与“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引进渠道,完善管理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增强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建设好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实现建设职业本科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十三五”师资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十三五”期间,学院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引培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师资队伍朝着职称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高层化、学缘结构多元化、能力结构完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1.师资队伍量增质优、梯队合理,结构更加优化。

“十三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在保持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结构逐步优化。争取新增思政课教师专项编制4个。学院共引进教职工59人,评聘教授3人,副高职称15人,增加“双师型”教师49人。截止“十三五”末,学院共有教职工279人(含专职教师24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6人,教授7人,双师型教师82人,硕士以上学历149人。新进教师中,28%来自国家“211工程”大学,3.4%来自国家“985工程”大学。

2.组建了数量充足、结构良好的外聘教师师资队伍。

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情况,学院在系统梳理审核现有企业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加大各专业企业兼职教师配备,目前已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建立近9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根据课程建设情况,目前建立了95人左右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3.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有效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十三五”期间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共开展教师培训835人次,选送79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培训,以国内访学、进修、研修等形式的业务培训。二是教师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成功申报4个“1+X”证书制度试点,组织XX名教职工下企业开展实践锻炼。成功申报“艺术设计与输出实务教师素质培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三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成果突出。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个,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个,培养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现有国内访问学者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5个。

4.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本着“总量控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顺利完成了绩效分配改革,逐步形成重业绩、重贡献和向重点岗位、教学一线倾斜的激励制度。

(二)“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差距与不足

 “十三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建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

1师资队伍规模与生师比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受学院整体编制的影响,编内聘用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编外聘用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较大,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不足,双师型教师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存在部分传统专业师资相对过剩的结构性问题。

4.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尚无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级人才。

5.创新团队建设有待加强。创新团队、在专业技术应用领域内的领军人才和带头人不足,在行业和产业界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大师略显不足。

6.人事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津贴分配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培育机制尚未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不够完备,师德师风建设体制尚不成熟。

三、“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机遇和挑战

(一)“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机遇

1.国家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职业教育改革文件的出台,为学校师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依据。

2.学院行政隶属关系变化。学院主管部门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变更为安徽省委宣传部,且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学院事业发展,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提供了良好契机。

3.学院发展需要。学院正在积极申报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和“专本”对接联合培养试点院校建设,这将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二)“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1.岗位职数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瓶颈。

2.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学院进一步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储备。

3.职业教育对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更迫切的需求。

4.专业建设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

合理设置教师总量,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师资总量平稳增长,专业水平大幅提升,“双师”能力明显增强;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增加;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奠定基础,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

(一)总量规模更加匹配

到2025年,专任教师达600人,其中,专任思政课程教师35人;专职辅导员60人。并通过柔性引进政策,遴选一批兼职教师,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与专任教师队伍形成互补,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控制在25%以内。

(二)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优化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学历结构,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不少于18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0%,建成省级科研团队1个、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三)师德水平普遍提高

“十四五”期间,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师德模范,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院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包含师德评价在内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提质扩量

根据职教20条和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指标要求,“十四五”,“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人数的60%,健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体系,形成一支“双师型”教师和创新团队数量充足,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

五、“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必须准确把握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的内涵,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新资源,在今后的五年内,大力实施十项工程。

(一)实施专业带头人培育工程

采取多方式、多渠道,积极扩充师资队伍规模。一是积极申报纳入编制周转池试点改革,争取编制,为扩充师资规模提供空间。二是实施名匠大师特聘计划,以“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卓越技师”等形式,完善产业行业高层次人才聘用机制。三是实施“领军人才引育”计划,完善引才政策,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做法,加大在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探索企业兼职教师培训、校外实训基地深化合作措施,聘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专家和高级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和指导顶岗实习,推动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五是启动博士引才计划,以高水平专业群和职业本科专业建设为重点方向,加快紧缺专业博士和业绩突出博士引进,重视人才引进后的跟踪和服务。

(二)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落实党委统一领导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坚持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标准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政治素质考察制度,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二是要选树先进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每两年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评选,树立5-6名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打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良好校园氛围。三是强化师德教育,建立从教行为负面清单,严肃处理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行为,建立师德档案,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惩戒制度。四是构建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在年度考核、人才项目评审、职称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第一标准,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五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专题培训计划。

(三)实践技能提升工程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明确人才准入标准。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二是多途径大幅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强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提高各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三是成立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创新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四是规范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五是建立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扩大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和双师素质培训。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实施校企紧密型深度合作,探索“双主体”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运行的新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有效运行模式,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构建“双主体”模式下的“双师”队伍建设。

 

(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在常规的岗前培训、导师制、进修、访学、网络培训等师资培养培训项目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和提高。一是实施“赋能续航”强师计划,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根据诊改平台反馈数据及预警情况,指导青年教师完善个人职业规划书,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二是实施“青蓝计划”,健全完善学院师资建设“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三是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将教学考核优秀、教学竞赛获奖作为职称评审参考项。四是资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企业,开展访学、研修,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五是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每年至少安排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与立足行业企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技能型大学发展后劲,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五)高端人才培育工程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实施“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健全学院专业带头人遴选、培育机制,成立名师工作室,着力培养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专业素质过硬、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打造成学科专业带头人,带动学科团队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二是重点加强思政专业教师培养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名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教学团队建设力度。三是推进“学历提升”计划,加大定向博士培养力度,加强委培博士爱校爱岗职业情怀培养,自觉树立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同步意识。四是重点支持团队带头人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教学成绩显著、科研成果丰富、结构优化的教学团队,给予专项培养经费资助,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六)开启国际交流工程

一是学院设立专项经费,每年资助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使教师尤其是中青年业务骨干基本具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研修经历,提升人才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二是柔性引进一些外国蓝领专家,作为我院师资的有力补充,开展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推动学科与专业建设。

(七)科研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学院设立专项经费,根据上级文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制定出台相关科研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二是鼓励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和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研究,增强科研实力,坚持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科研协同育人,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八)推动教育创业工程

制定《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并将创新创业成果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挂钩。

(九)推动专任教师聘期考核工程

根据《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试行办法》,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规范专业技术职务聘期考核工作,营造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六、“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党委牢固树立教师是学院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学院党委要定期开会研究和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师资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师资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各教学部门要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骨干队伍建设、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业绩考核等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促使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二)制度保障

学院师资管理部门要完善教师录用、培训、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和人事聘用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理管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聘用管理机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障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推行教职工分类考核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资金保障

学院设立人才专项经费、师资培训专项经费,确保专项经费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为保障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学校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一是重点加强思政教师建设资金保障,单列思政培训经费,用于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交流、教学比赛、实践研修等;二是重点引进引领学科发展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特别急需的新兴学科(专业)、特色学科高层次人才,带动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三是用于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管理岗位骨干教师的培训进修,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学术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的快速提升;四是加大对人才项目建设和教科研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各级各类教科研团队的快速成长。

(四)过程保障

规划实施实行动态管理,师资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科研、培训、服务等工作加强质量监控,结合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反馈结果,及时跟进、引导、调整,保证教师发展计划稳步推进。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做好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结合,从重视年度考核向重视日常考核转变,从重视数量评价向重视质、量结合的评价转变。